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姚老牛儿 (第1/2页)
鹿山学堂是孝和乡的几名乡绅共同出资兴建,但最后却成了汤阴知县的政绩之一,但这样做也有好处,鹿山学堂由此成为县学下面附属的八所小学堂之一,摇身变成了官办学堂,在这里读书便有了县学人脉。 和唐朝尚武不同,大宋读书风气极重,汤阴县更是文风浓厚,孝和乡家境稍微宽裕的人家都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 学堂根据学子的学业水平不同分为大中小三个学房,但都是由同一个师父教学,整个学堂也只有一个师父。 师父取自‘师者如父’之意,也是宋朝对教师的尊称,鹿山学堂的师父姓姚名鼎,举人出身,原本在县学教书,由于他脾气极犟,天天和县里主管教育的学正吵架,加上他本身也是孝和乡人,学正便打发他来鹿山学堂教书。 姚鼎年约五十余岁,身板瘦得没有一点油,但精神极为矍铄,在县学也是出了名的精明严厉,得一个绰号叫做姚老牛儿。 此时,在师房里,姚老师父正在询问今天刚刚入学的李延庆。 “姓名是什么?” “学生李延庆,李文村人。” 姚鼎瞪了他一眼,“我没有问你是哪里人,我问什么你答什么,听到了吗?” “学生听到了!”李延庆无奈地低下头。 “有表字没有?” “还没有。” “嗯!这个不急,二十岁之前都可以取,我来问你,你为什么想来学堂读书?” 这是每个孩子入学时都要问的话,每个孩子境界不同,回答也不同,大多是受父母的影响,要金榜题名,要当官发财等等,也有极个别境界高的孩子会回答,读书为了忠君报国。 但李延庆为什么要读书,他自己都不太明白,他心中极为排斥科举,一点也不想金榜题名,当官发财倒是有点诱惑,可一想到十五年后金兵铁蹄将席卷北方,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了。 “我想读更多的书!”这也算是一个理由吧!读书本身就是极大的乐趣。 姚鼎或许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答案,他歪着头看了李延庆半天,心中对这个孩子倒有了几分兴趣,又问道:“你读过书吗?” “自己在家中读过几本。” “去!默一篇论语。” 李延庆已经发现这位老师父的严谨,并不因为自己才六岁,就把自己直接踢到小学房去,而是因材施教,首先要进行入学考试。 旁边有桌子和纸笔,李延庆在桌前端正坐下,提笔问道:“师父要我默哪一篇?” 姚鼎一怔,“你能默哪一篇?” “学生都能默。” 姚鼎大为惊讶,居然都能背下,改天倒要好好考一考他,他便捋须道:“那就默一遍公冶长篇吧!” 李延庆提笔写道: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 姚鼎站着旁边看他默经,不由暗暗点头,这孩子字写得不错,才六岁就能默全本论语了,显然家学深厚。 想到家学,姚鼎又笑问道:“延庆,你父亲是何人?” “家父名讳大器,李氏族人。” 听说是李大器的儿子,姚鼎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啪!’一合书本,拔脚便走,走到门口才冷冷道:“你去中学房读书!” 李延庆莫名其妙,难道自己父亲得罪过他?第一天见面就给自己摆脸色,他心中也不高兴了,冷着脸大步走进了隔壁的中学房。 姚鼎望着他的背影,鼻子冷冷哼了一声。 中学房基本上都是八岁到十岁的学子,大约有三四十人,房间很宽大,并不显得拥挤。 此时师父正在教小学房的学子读书,中学房的学子则在写字默经,虽然学房里很安静,但学子们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