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八五章 很好,很有精神! (第2/3页)
藩护卫伏击钦差,就是晋藩护卫携带使用那些违禁军械。 理论上这已经算谋反。 晋藩谋反。 然后就是皇太孙系官员们的表演了。 尤其山西又出现倒晋运动。 山西籍官员,哪怕是广泽王系的也没有别的选择。 以都察院老大,左都御史掌院事暴昭为首,纷纷上奏要求召晋王进京以释疑安民…… 藩王犯罪不能抓。 只能由皇帝派皇亲和内官,去封地召其进京,如果三召不到,才由文官和内官再次宣召,但没有官府可以审问,只能由皇帝亲自审问。所以杨丰和来恭去山西查桉,发现涉及晋王的,也只能上门求见,而且皇帝审问后就算是真有罪,那最多也只能废为庶人。 轻罪骂几句拉倒。 总之全程没有官员什么事,也不可能处死。 当然,皇帝想杀是另一回事。 但理论上藩王就算杀人放火最多也只是废为庶人。 甚至御史也不能随便风闻奏事弹劾藩王,小事完全不准,这属于离间皇亲,敢以小事风闻弹劾,御史直接拿下,就算是大事也必须是真的才能弹劾,而且万一查出不真,那么御史的脑袋落地。 所以…… 事实上就是不准弹劾。 毕竟除非御史已经把脑袋别裤腰带上,否则真不敢弹劾。 本来御史就是风闻奏事,如果能确定是真的,还算什么风闻?再说就算是真的,后来因为皇帝袒护查成不真,御史是要赔上命的。 所以哪怕暴昭等人,也只能说现在闹的太大,为了让天下百姓都明白真相以安心,请皇帝陛下把晋王召到京城亲自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但预设前提不能说晋王有罪,要假设他是无罪的,只是这事闹的沸沸扬扬,不问明白也不好。….问明白了,皇帝陛下昭告天下尤其是派个使者宣慰一下山西。 毕竟现在山西不安。 但是…… 他们的上奏继续留中。 朱元章对这件事恍如他的第八世孙附体,一律留中不发。 只要是涉及晋王桉的奏折,进了宫就没有下文,他也不阻止那些官员的上奏,但也不做批复,总之你们尽管上奏,我当什么都没看见。包括山西的倒晋运动奏折也一样,就是坐视矛盾激化,任由各种流言满天飞,等着他儿子和杨丰拼命。至于他儿子和傅友德的勾搭,他未必不知道,但这个并不影响他的计划,因为只要压力足够,他儿子还是要撑不住的。他儿子同样明白他的目的,只不过不想给自己爹当炮灰,所以现在各方都在僵持,都在等待那个最先撑不住的。 与此同时皇太孙一伙也开始放出撤藩的流言。 甚至仿佛已经板上钉钉。 反正朱元章也不管,就是公开讨论也随便。 但这个也没用。 晋王同样清楚这是谣言,毕竟他同样有自己的情报网。 僵持。 拼耐心。 一个月后。 山西各地秋收陆续结束。 各地士绅组织的青壮陆续赶到太原。 合法的。 都带着官府的路引。 外地反正能到太原的青壮手中都有路引,甚至理由都一样,就是杨大使在太原大量雇工,青壮农闲到太原打份工补贴家用,很合理的理由。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而这些开出路引的地方官,当然也就等于给了皇太孙投名状。 他们选择皇太孙。 而那些不肯开路引的地方官,当然就是选择广泽王。 这是一场很简单的忠诚检验。 “效果不是很理想啊!” 杨丰看着自己这边已经到达的各县名单。 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县,已经有士绅带着青壮赶来,而且这批都不用给钱,只要管饭就行,当然,这些县的士绅也不用凑钱,但那些没有开出路引的县,士绅则需要凑钱。这是他们自己商议出的规则,毕竟很大一部分县开不出路引,但如果真成功赶走晋藩,这些县士绅一样获利,所以他们出钱,这些开出路引的县出人。而最初跟着杨丰的三万人,当然要继续支付工钱,不过他们都是太原城内甚至周边的,所以他们需要为这支倒晋军团提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