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1章 豆腐、鸡胗和芋泥,太卷了 (第1/2页)
最近这些年,随着华国餐饮文化的普及,在很多影视作品和网文小说中经常会出现文思豆腐这道菜。 至于出现的原因,大抵是因为这道菜非常考验刀工。 这也成了淮扬菜刀工闻名天下的佐证。 至于文思豆腐能不能代表淮扬菜的刀工巅峰水平,暂时要打上一个问号。 但文思豆腐对刀工要求之高,确实不能小觑。 此时,玉楼东的老板左嘉树正在亲自cao作文思豆腐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地方……豆腐切丝。 做文思豆腐要选用嫩豆腐,先要片去豆腐四边的硬皮。 然后用刀一片片将嫩汪汪的豆腐飘下来。 跟之前烫干丝的cao作流程差不多。 但两者的难点各有不同。 干丝水分较少,横刀向前推的时候阻力较大,容易破损。 而文思豆腐选用的是嫩豆腐,水分较多,稍不注意下刀不稳不平,飘出来的豆腐厚薄不均,这也就罢了,cao作者还不能上劲,一旦微微用力,本来薄薄的豆腐片瞬间就要变成豆腐泥。 新手刚刚练习这道菜时,一块豆腐动辄要飘半个多小时到一个小时,那全程小心翼翼,注意力高度集中。 往往完成切丝后,整个人都像要虚脱了一般。 此时,镜头跟随者主持人的脚步来到了左嘉树的身边,这时,左嘉树正在片第五片豆腐。 他的动作一看就知道是经常训练的那种,横刀极其平稳,并没有因为摄像机的到来而有任何的抖动。 此时,摄像将镜头推往已经飘好豆腐片上,只见那些豆腐软踏踏的,每一片都薄如纸片。 随着大屏幕上出现了豆腐的特写,全场观众哗然一片。 很多苏省人即使听说过文思豆腐的名字,但实际看过的人却很少。 今天现场的观众也算是大饱眼福了。 美食作家柳荫曾经在自己的书中描写过文思豆腐,对文思豆腐也有一定的研究。 “文思豆腐”是淮扬地区一款传统名菜,它始于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据《扬州画舫录》记载,乾隆年间,扬州梅花岭右侧天宁寺有一位名叫文思的和尚,善制各式豆腐菜肴。特别是用嫩豆腐、金针菜、木耳等原料制做的豆腐汤,滋味异常鲜美,前往烧香拜佛的佛门居士都喜欢品尝此汤,在扬州地区很有名气。 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曾品尝过此菜,还一度成为清宫名菜。因该菜为文思和尚所创,人们便称它为“文思豆腐”,一直流传至今。 从民国初期到30年代时,此菜在江南地区也很有名,不过其制法与清代已有所不同,厨师们对用料和制法作了改进,使其烹调更加考究,滋味更鲜美。 此时,沪市一家酒店里,笔记本电脑前的吕小燕,正在收看《星厨光临》的网络直播。 当机位切换到文思豆腐的画面时,吕小燕点了点头对老伴说:“虽然玉楼东有淮扬菜的传承,但这个左老板选择了淮扬菜中的文思豆腐作为表演菜品还是让我比较意外的,不过百多年的传承了,他竟然没把这部分传承丢掉,难得难得!” 老婆婆笑着对吕小燕道:“怎么,害怕小五输了?三套鸭,我记得利群这道菜可是练了半年,才熟练掌握生出骨的吧?” 吕小燕笑了笑:“随他们吧,赢了挺好,输了也没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