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我的鸡蛋能生蛋! (第1/3页)
申城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国内的很多经济改革,都是从申城开始,再辐射到全国去的。 各种洋货、国外思潮,也是先输入到申城,再发散到全国各地。 1988年的3月初,申城市调整了280个种类商品的零售价,这些商品大都属于小商品或日常生活必需品,涨价幅度在20-30%之间。 这本来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市场调控手段。 物贱伤农! 随着社平工资的逐年递增,物价当然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然而,老百姓却不这么认为! 看见各种商品尤其是生活必需品价格不断涨价,老百姓以为大幅度的涨价即将开始,于是大中城市首先掀起一股来势凶猛的抢购风潮。 当时抢购有多么疯狂呢? 举个例子。 申城火柴厂在2月底仓库里还积压着6000万盒火柴,3月份又生产2000万盒。 可是,3月份调整物价之后的三天时间里,一下子销出4000万盒,连同4月份生产的近1亿盒火柴在三个月里一销而光! 据当时媒体报道,某户居民一口气就买了500多盒火柴存放家里,还有人买了200公斤盐,有人买了10箱洗衣粉! 面对此情此景,政府出台各种限制价格上涨幅度的红头文件显得苍白无力,价格上涨的幅度很快就突破了文件的规定。 市里领导站出来说,我市物资储备丰富,烟酒类库存尤足,呼吁市民们不必哄抢。 结果转过头,烟酒类物资马上涨价30%,给了市里领导一记响亮的耳光。 在物价飞涨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存钱不如存物”,钱就是一张纸,物品才是实实在在的,可以御寒充饥。 抢购引发的后果,就是价格上涨,这是经济规律。 申城的鸡蛋价格从1.5元每市斤,直接飙升到了2.7元每市斤! 听到鸡蛋涨价的消息后,李文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个男人的话,居然真的应验了? “文秀,明天是周日,正好都休息,我们把鸡蛋搬下楼,就在街边支个摊,把鸡蛋卖了吧?”这天晚上,王林对李文秀说道。 “也该卖了!再不卖,你的鸡蛋就要臭了!”李文秀扑哧一笑,“哎,你怎么知道鸡蛋会涨价的?” “嗅觉!”王林指着自己的鼻子,笑道,“对国家政策的敏感!” “明天能卖出去吗?别人真的会买我们的蛋?” “我们哪有蛋?都没同房呢!你怎么下蛋?” 李文秀怔忡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哎呀一声,伸手来打王林:“好啊,你又欺负我!我明天不帮你卖蛋了!” “……” 第二天是休息日。 在九五年实行双休日之前,党政企业单位,都是单休,也就是星期天休息一天时间。 这时,申城抢购物资的风已经刮起来了,虽然还没有到达疯狂的地步,但有些嗅觉同样灵敏的人,已经开始抢购物质、囤积生活必需品了。 王林和李文秀一大早就起床了,两人先搬了几箱鸡蛋,在路边摆了个临时摊位。 两人刚把鸡蛋摆出来,就有人来问价:“同志,鸡蛋怎么卖?” “两块七一斤!”王林答道,“现在都这个价。” “是新鲜鸡蛋吗?”顾客问。 “国营农场出来的鸡蛋,能不新鲜吗?”王林带了只碗,当着众人的面,随手摸了个鸡蛋,在碗沿轻轻一碰,磕了一个鸡蛋在碗里。 黄澄澄的蛋黄,透亮亮的蛋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